我们自杀吧

作文

《逝》是一部由文晔执导,刘佩琦/马瑞霞主演的一部短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逝》精选点评:

●真的挺无聊的

●悲哀如深海,终得到一丝安慰。#AFI其他影片:WomanOutsidebyShellyLauman;IceboxbyDanielSawka03/15/2016

●失独题材,可能太短,没有太大感觉

●看到了UCLA的Bruin

●还可以

●看了文导的两个短片,个人风格很明显,是好事。很细腻,但没有感受到那种心碎。

●凌晨独自看完。Couldn'tholdmyselftogetheratsomepoint.很遗憾没能在任何一个publicscreening上看。细腻,抒情,哀恸。期待文晔导演日后的作品。

●细腻沉静

●实在是良心制作

●对我现在而言.意涵有些模糊了…

《逝》观后感:逝者如斯乎

我在大四的时候,有一个同学不幸去世了。那个同学我甚至几年都没有说过多少话,但是也是从中国来的,所以在一个一共不到千人的学校里,瞬间觉得就开始少了点什么。想想,我也很后悔:为什么当时没有多有些交流,多说些话呢。人都离开了,想补救什么也都来不及了。我总是对我身边散落的生命抱有愧疚,岁数越大越是如此。后来,同学的父母从中国来参加她的追悼活动,在我们学校的一个小的礼堂里,当时来了不少人,还有好几个教授。完事了从里面走出来,还是加州灿烂的阳光,明亮的晃眼,微风拂过,树叶都随之摇摆起来,我记得有一片叶子落在一个同去的同学头发上,然后我告诉她别动,轻轻的摘下来。

文导的良心制作,唤起的是我当年的记忆。全片剧情不拖沓,细节全都是亮点,色彩运用符合人物内心活动,演的也都很到位。我就不继续吹下去了。回头有了片源你们自己去看吧。

这年头中国都是独生子女,不光是娶不了嫁不出去的问题,也不光是谁来养家的问题。当家庭的纽带紧紧的扣在薄薄的一环上的时候,意外的风吹草动都可能把骨朵上最后的一粒蒲公英的种子带到远方。这年头,不是惜命,是实在死不起。之后的事情父母怎么办?是不是要褪下来婚姻的戒指,是不是婚姻也有了裂痕,是不是要把婚姻和子女一样火化,还是要接着相依为命?

最后一段,经历了如此多的风浪和痛苦,有那么多的怨恨和难过,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只能让我握着你的手,抚平你一世的沧桑。想来所有的逝都也是一样的:夕阳西下,断肠天涯,一切都随着肖邦的琴声飘零到海的尽头。

《逝》观后感:《逝》: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这句话并非出自典籍,而是后人根据《论语·子罕》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加工而来的。

根据出处,很容易读懂它的意思。

死去的人已经离开我们,活着的人还要长久的生活下去。

文晔导演的短片《逝》,讲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关于“悼亡”的故事。

刘佩琦/马瑞霞两位老师饰演一对中年夫妻,在美国留学的漂亮女儿因故去世了。他们过来处理后事,认尸,告别,火化…

妈妈陷入了巨大的悲伤,执拗的要把戴了多年的戒指跟遗体一起火化,想让女儿“带到那边去”,能”走的体面”。这当然是不允许的,也是无法操作的。

爸爸看上去没有妈妈那么悲伤,劝妈妈不要这么偏执。老两口过往生活中的一些矛盾也由此牵连出来…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这句话就像公式一样,被我们用在劝慰亲友亡故之人的场合。

但具体的悲伤到底是怎样的,我们并不一定能感同身受。

就像本片的海报一张,悲伤就像大海。有时候是嚎啕大哭,惊涛骇浪。有时候是抽泣哽咽,细浪滚滚。有时候是沉默不语,风平浪静。

大海到底有多深,我们并不了解。

如果亲人亡故带来的悲伤能分等级,那么中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应该是最高等级了吧。要不然,《海边的曼彻斯特》中的卡西也不会最终都无法原谅自己走出悲伤,彻底的“丧”了下去。

我们当然不希望任何人像“丧卡西”一样,《逝》的片尾,爸爸妈妈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的时候,我被感动了。

“悼亡”是家庭题材影片中常见的主题,从类型片完成度上来说,本片做的非常出色。

舒缓的节奏,平实克制的镜头语言,跟随人物状态/故事情节的变化时而阴冷时而温暖的色调,既标准又充满了灵气。

更值得一提的是人物塑造和两位主角的表演。外向的妈妈,内敛的爸爸,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人,从第一场戏就立了起来。由此带来的矛盾冲突,也随着故事推进不断加剧,最终在片尾达到感情爆发的最高点。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爸爸饰演者刘佩琦的表演,不动声色中蕴藏着气象万千,非常像凭借《相爱相亲》提名金马影帝的田壮壮。

《逝》的片长只有21分钟,导演讲了一个很完整的故事,塑造了两个很清晰的人物,表达了明确的主题,做到这些已经很不容易了。更难能可贵的是,影片在小细节上丝毫不含糊,并且包含了巨大的信息量,为影片注入了充分的外延。

妈妈努力清洗手指上戒指印迹的细节,就具有丰富的解读空间。可以理解为妈妈为了怼爸爸,刻意制造费力取下戒指也没造成什么后果的假象,继续执拗。也可以理解为妈妈洗去过往生活的印迹,准备平静接受女儿去世,继续坚强的生活下去。

在用一个故事探讨更多的社会问题方面,本片也毫不含糊。上一代人的重男轻女/性别歧视,因为快节奏的生活和追逐梦想而导致的“子欲养而亲不待”…

能在“华时代全球短片节”上看到这样优秀的影片,太过瘾了。也非常希望有一天能在影院看到文晔导演的一部家庭题材长片。

《逝》观后感:我们也有无法黑色幽默的时候

《逝》拍的特别好。

刘佩琦和马瑞霞演的老俩口,特别真实,演到了我的心坎儿里。

那种小心翼翼,那种悲切,那种敏感、脆弱、无力和浅尝辄止的挣扎,都像极了身边那些普通平凡的父母。

虽然我还未为人父母,但我曾无数次幻想过离世后我父母的生活。

说来也奇怪,在我还是弱冠少年时,我就思考了关于自己死亡的事情。

我曾想过各种死法,思忖着哪样痛苦会最小。

后来有一本漫画叫《我们自杀吧》,里面作者的小心思和我不谋而合。

那时的我并不认为死亡是一件严肃的事情,相反,我总想赋予它一点黑色幽默。

也许是受了陈佩斯的《孝子贤孙伺候着》的影响,那时候的生活好像充满了阳光和欢乐,连死亡也不足以惧怕。

死亡确实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它并不是一个不能幽默的话题。

但是不知道从哪天起,我们似乎开不起这种黑色幽默了。

也许是老一辈发现自己的晚年没那么容易依靠。

也许是小一辈发现自己的生命非常珍贵。

我们越来越孤独,活的越来越艰难,很多人期待着自己能死在工作岗位上,或者意外比疾病更早的来临。

独生子女的福利没享受多少,更多的是独生子女带来的困扰。

4-2-1的生活矩阵,越来越高的生活成本。

我那病逝的朋友曾义无反顾的接受化疗,理由是:我爸妈老了,我死不起。

我们的喜剧越来越硬挠观众的胳肢窝,而我们的悲剧也越来越不费力,只要角色一哭,观众就跟着哭了,但这哭的是剧情,还是自己呢?

《逝》的故事没有起因,没有结果,它就像是生命中的一个段落,发生了,然后讲述了。

老俩口的生活得继续,他们思前想后,从过去的和未来的时间里,抽出一些话题,努力的证明女儿的举重若轻。

难道老母是真的觉得戒指要烧给“那边的人”吗?难道老父是真的觉得多此一举吗?难道责怪重男轻女是事情的关键吗?难道异国他乡的一顿饭有更多的意义吗?

都没有。

这些生活的琐事,随着女儿的逝去,也都一一逝去了。

追不回,只能接受。

那些有的,没的,都化成生活中落寞的叹息。

不是我们不能幽默的看待死亡,而是我们对自己,早已没了幽默的心思。

【全文完】

标签: 我们自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