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出家的投资银行家》是一本由乔纳森·尼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3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半路出家的投资银行家》精选点评:
●讲诉投行,人力资源、沟通、全面发展,重点擅长
●了解金融行业很好的一本书
●工作经验建立在长时间高效率的日常工作中!!!
●可以很好
●反映了美国宏观经济及金融业环境的变迁对投资银行文化乃至盈利模式的影响,在喧嚣的90年代及后科技泡沫时代,西德尼·温伯格式老派的“与一流的客户,做一流的生意的”投行文化已经一去不复返,投行已从客户导向型转变为了交易导向型,业务标准及道德标准不断地在降低,这种文化上的堕落可以说为次贷危机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我爱投资银行家,尽管他们缺少一种精神.
●CICC某MD翻译的…一句话概括就是IBissales。以自身的经历嵌入来讲述了投行从七八十年代兴起,到2000的鼎盛,以及之后衰败的故事。投行的八卦以及政治关系淋漓尽致。很多地方并没有怎么读懂(不得不吐槽英文人名翻译成中文就很难记住),需要再读一遍~
●人性都差不多。
●至少让读者明白投行er的工作生活。
●讲投资银行中的并购的内幕
《半路出家的投资银行家》读后感:初步了解投行的一本书
大概从高的层次对投行有个初步的了解,这是个目前大部分毕业生都希望从事的行业,也是能接触公司高层和政治高层的一个群体。对投行或任何公司的内部斗争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不过由于缺乏一定的金融背景,有些章节没看懂
《半路出家的投资银行家》读后感:读《半路出家的投资银行家》有感
投行,神秘、多金、令人羡慕的行业,但对于非金融专业人士,投行人员日常工作是什么,可能大家都不知道。而电影《华尔街》、《华尔街之狼》、《亲密敌人》也只是匆匆一瞥,但这本书却告诉好奇的读者wallstreetbanker到底做些什么,让你可以对投行业务有所了解。
《半路出家的投资银行家》读后感:突然觉得好熟悉
所谓的pitch,所谓的DueD,突然一切好熟悉。
所谓的professionalservices。
不难看出作者也并未逃出I-Banker的骄傲,谦逊之至就是自傲。
浸淫华尔街金融城的腥风血雨,投行们的前世今生。
Knowledge?Risk?Profit?
《半路出家的投资银行家》读后感:投资银行=咨询+销售
投资银行的业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客户提供资本运作方案,另一个是为客户获取融资(即销售客户的证券产品)。中国的投资银行还包括“通道”,但是这个不会长久。
经济周期,行业周期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你认准了一个行业,那么周期的存在并不见得是坏事。你可以在低谷时积蓄力量,在高峰时发挥出来,这对于你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投行能够和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打交道,获取一般企业无法获得的信息,这是投行的优势之一。
做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人,永远不要不懂装懂。
“商业银行都有相对充足的资本实力,它们把证券承销与银行贷款挂钩,用贷款作为诱饵来蚕食投资银行家长期覆盖的客户”
银行最重要的实力就是资本,有了这一点,其他的就变得相对容易。
我们处在资本主义社会,这就是资本的实力。
“理想的状态是,当投资银行家提供一项金融服务时,他能使自己所服务的客户、他所在的投资银行乃至整个社会大众这三者的利益都得到提高”
这的确是一个理想状态,正式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也许他们最终成功赶走裴熙亮的真实目的,就是使人们回想起投资银行原先的样子,并迫使我们都思考一下是否有足够的理由来恢复投资银行原来的模样。”
先要认识这两者:长期的建议、服务、信任,还是短期的销售,然后做出选择。其实后者是技巧,前者是战略,都不可或缺。
《半路出家的投资银行家》读后感:除了保持长期贪婪并坚守最基本的原则,我们别无选择
1,业余爱好者的快乐
有一段时间我想通过考博士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便稀里糊涂地接触到投资。结果博士没考上,却阴差阳错地与资本市场发生了非正式关系。
相对于资本市场中的从业人员,我们这些业余投资者显然要好玩儿得多。原因很简单,再有兴趣的领域,一旦成为谋生的手段、成为职业,你就免不了要做许多不愿意去做的事情,忍受大量不得不忍受的东西。而作为个人投资者,你只需要对自己的钱袋子负责任,你需要的只是良好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近乎完美的耐心,并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脸色。
2、推销员就是推销员
证券公司的朋友推荐我看《半路出家的投资银行家》,花了大约两个晚上读完。内容十分精彩,收获也不少。
作者勇敢地褪掉了投资银行家那件皇帝的新装,告诉我们,“说到低,投资银行是一种推销员业务,尽管投资银行家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我认为,这种态度是客观的,也有助于从业人员更好地把握自己的职业生涯。按照销售人员的要求来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恐怕要比按照研究人员的方式来开展这项业务,更容易获得成功一些。
3、职场政治无处不在
不要以为只有中国存在职场政治,也不要以为只有政府部门存在阶级斗争。任何国度的任何单位,都不会纯净到没有职场政治。
因此,我们追求的,不是完全没有阶级斗争的职场,而是理解职场政治的性质,并尽可能找到在这种职场生态下生存和发展的方法。
4、西德尼•温伯格的传统
作者在谈到曾经的高盛掌门人西德尼•温伯格时说,“温伯格所代表的价值观——忠诚、谦卑、独立、公共服务意识、诙谐幽默——现如今经常被念叨,却很少被实践。这些价值观所带来的一些特殊规则虽然长久以来一直被沿用着,但看上去却无可挽回地过时了。”由这些原则确立的投资银行风格被作者界定为“关系银行”,大体意思是靠长期忠诚、专业的服务获得业务,而不是像后来那样注重短期、忽视长期,注重盈利、忽视责任,注重收益、忽视风险。
关于这一点,温伯格的继任者格斯•利维概括为,“高盛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它放弃短期的贪婪而追求长期的贪婪。”作者解释到,“也即放弃短期的商业机会,来投资于长期的客户关系,而这正是使高盛鹤立鸡群并形成优越的业务模式的奥妙所在。”
后来的投资银行家在短期利益面前,几乎完全放弃了温伯格的传统。结果造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并给整个行业留下了难以弥补的文化损失。
5、谨记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的传统
与温伯格传统类似,在投资领域,我们也不应该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忘记长期利益。毫无疑问,在投资领域,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的传统依然代表了最稳健的投资风格。
作为个人投资者,如果想在资本市场上获得超过平均水平的收益,除了遵循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的参与原则外,我看不出有哪种方法可以长期、稳定、持续地导致成功。
要之,这种方法对投资者而言有两大基本要求,一是选择投资对象时遵循严格的标准,二是购买后耐心持有。
为了追求长期的贪婪,我们必须放弃短期的贪婪,以及与此同源的恐惧。
6、近期操作策略
今天市场下挫6.31个百分点,我个人的投资组合下挫幅度似乎要比这个还猛一些。不过,我没有做任何操作,也不再有任何恐惧与担心。
我依然不知道明天市场会朝哪个方向发展,有多大幅度的调整,猜测市场运行情况是我力所不能及的。但是,我知道,自己所持有的股票,长期而言有足够的投资价值。这是唯一能让我保持镇定的理由。
我将继续耐心坚守,如果前期关注的几只股票运行到合理的价位,我将毫不犹豫地重仓买入。不过,我得更加耐心一些,直到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出现。
要想在这个短期贪婪泛滥的世界上获得成功,除了保持长期贪婪并坚守最基本的原则外,我们别无选择。